世界青光眼周 | 小心青光眼,离你并不远
世界卫生组织设立每年3月的第3周为世界青光眼周,旨在通过多种宣传途径,让公众多了解青光眼知识,提高对青光眼的认识,达到防治青光眼的目的。2019年3月10日-16日是第十二个世界青光眼周。
主题:视神经一张照,青光眼早知道
据了解,全世界有900万人因青光眼致盲,我国40岁以上人群青光眼患病率为2.6%,致盲率约30%。青光眼致盲后虽然不能复明,但如果能够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科学合理的治疗,那是有可能降低青光眼的致盲率。青光眼最关键的危险因素是眼压升高,降低眼压也是目前治疗青光眼唯一有效的方法。
很多人认为,老人才会得青光眼。可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年轻人患青光眼的人数日益增多。青光眼往往早期症状不明显,可一旦导致视力下降就是不!可!逆!
什么是青光眼?
青光眼是世界首位不可逆性致盲眼病,一般是由眼内压间断或持续升高而导致视神经损伤的一种眼病。主要表现为病理性眼球内压力升高导致视神经萎缩和进行性视野缺损。
青光眼有哪些表现?
青光眼急性发作期,因伴顽固性失眠、剧烈偏头痛、恶心呕吐、心急烦躁等症状,有时会让患者忽略了眼部症状,而误以为是急性胃肠炎或神经系统疾病,而到内科或神经科就诊。
而慢性青光眼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或休息后症状缓解,丧失宝贵治疗时机,眼底视神经不断萎缩,不知不觉视力逐渐丧失,最终失明。
如何发现青光眼的前兆?
除了常见眼压高(眼球硬)、头痛(恶心呕吐)、视力下降(视物模糊)以外,还有一个重要“信号”很多人都注意不到,那就是——视野缺损。
大多数青光眼发病,是不知不觉的,就像一个小偷,患上之后,余光(视野)会被一点点的蚕食。
青光眼早期时,视野的缺损都在鼻侧,正是两只眼视野重叠的地方,如不做专门的检测,很可能就发现不了。也因此,天天坐在电脑前的上班一族,要经常遮住一只眼看一下,检查有没有视野缩小了或者缺了一块,就很容易发现眼的异常。
如何治疗?
青光眼导致视功能不可逆性损害甚至致盲的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在被诊断时已有严重的视神经病变;二是在治疗过程中,未能遵照医嘱点药控制眼压,导致视神经病变持续恶化。
“虽然青光眼无法“断根”治愈,但只要早期发现、合理治疗(包括药物、激光和手术等),绝大多数患者可一直保持有用的视功能。
简单自测青光眼有没有找上你
1、眼睛红血丝较多;
2、黑眼圈明显,眼袋突出;
3、视物模糊,视力下降;
4、眼睛感觉干涩、酸胀,或眼周、眶周疼痛;
5、眼部不适感随用眼时间延长而加重,晚上更明显;
6、看近物时重影,聚焦困难,阅读容易串行,字体发生流动、跳动;
7、看远物时重影、模糊,甚至头痛,驾驶障碍;
8、长时间看近物后眺望远处,视野不清;长时间看远处后再看近物,难以聚焦。
科大医院眼科专家提醒: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有青光眼家族史、高度近视患者、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患者是青光眼的高发人群。应该定期测量眼压和检查眼部,并将筛查青光眼列入体检项目,保住生活所需的“余光”。
关注青光眼,让光明和幸福伴你同行!